3月2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員、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院士應邀蒞臨我校化學學院,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面向生命健康的智能生物分析化學”的學術報告。李景虹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員、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主任,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研究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辦納米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秘書長。第十二、十三、十四屆...
近日,我校藥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趙永云研究員團隊在生物傳感器研發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名為“雙鎖RNA追蹤器”(Ducker)的新型無標記基因編碼生物傳感器。這一創新性成果通過獨特的構象轉換策略,實現了對活細胞中天然RNA時空動態監測,為研究RNA在細胞內的復雜動態反應網絡提供了一個通用且穩健的平臺。相關成果以“Allosteric genetically encoded biosensor for spatiotemporal monitoring o...
近日,我校化學學院朱廣山教授團隊在海水提鈾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該團隊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來構建分子印跡多孔框架材料,以滿足直接從海水中捕獲鈾酰離子的需求。該工作為開發快速、高容量的海水提鈾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以“High-capacity uranium extraction from seawater through constructing synergistic multiple dynamic bonds” 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Water》上。海水中含有最大的鈾資源儲量,約為...
近日,我校物理學院趙釗博士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王麗麗研究員團隊合作在新型超材料應用領域取得系列綜述性成果。相關成果相繼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和《Advanced Science》上。超材料是一種在過去十年興起并飛速發展的具有獨特性質的人造材料,其潛在應用未來可能會在通信、傳感、醫療等多個領域帶來革命性改變。基于超材料的傳感器可以使新一代智能傳感器實現高靈敏度、低檢測限、寬檢測范圍,并...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張鏵坤教授團隊在植物分子生物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RNA結構和染色質高級構象是國際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因其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關鍵作用而備受關注。特定的RNA二級結構影響RNA的穩定性、剪接、轉運和翻譯效率,而染色質的三維結構通過環狀結構和拓撲關聯域等特征,影響基因與調控元件的相互作用。這些機制協同作用,使植物在發育和環境響應中實現精確的基因表達調控。2024年,該團隊圍繞“植物體內RNA結...
近年來,我校地理科學學院于子成教授領銜的濕地生態與環境變遷研究團隊在泥炭地的形成演變、生態過程與功能機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獲批多項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參與撰寫重要國際報告,承辦高水平國際會議,對推動我校地理學科建設以及提升國內外學術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泥炭地是一種特殊的濕地類型,雖僅占全球陸地表面積的約3%,卻累積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儲量,過去一萬多年以來持續發揮自然碳匯作用。我國泥炭...
近日,我校劉益春院士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發展了一種具有極低鋅離子擴散活化能的新型正極材料體系,研制出Ah級超快速充電水系鋅離子電池。相關成果以“Amorphous organic-hybrid vanadium oxide for near-barrier-free ultrafast-charging aqueous zinc-ion battery”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 15, 10769)上。安全、長壽命、超快速充電電池是電動汽車和便攜式電子設...
近日,由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方向劉罡課題組、動物學方向王寅亮課題組以及化學學院物理化學方向江秀梅課題組聯合組成的學科交叉團隊,通過鑒定白紋伊蚊鐵硫簇合成關鍵蛋白AableNFS1并以之為靶點,研發出TPP交聯殼聚糖納米防蚊材料。以此防蚊材料對白紋伊蚊幼蟲進行飼喂,可以顯著抑制其飛行、吸血、繁殖等行為,展現出優越的防蚊效果和易操作性(圖1)。相關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multi-effect CS-TPP-dsNFS1 mosqui...
近日,我校化學學院臧宏瑛教授團隊在多金屬氧簇基濕度梯度發電材料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該團隊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來構建新型功能性分子結構,以滿足未來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該工作可能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具有啟發意義,有助于促進無機簇合物、材料化學和新型能量轉換設備之間的融合。相關成果以“Multi-Template-Guided Synthesis of High-Dimensional Molecular Assemblies for Humidity Gradient-Based Power Generators...
11月28日至29日,由我校生態環境部濕地生態與植被恢復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云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濕地環境生態論壇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濕地環境生態保育與功能開發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年會在云南昆明順利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云南大學、中山大學等40余家單位的超2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濕地生態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論壇特別邀請到了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