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格言的不相干論題再思》發表在《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3期,系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部哲學院劉金山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分析的宗教哲學視野中的本體論證明研究”(編號:22BZJ003)的階段性成果??档碌?“‘是’顯然不是實在的謂詞”這句格言在宗教哲學史上影響甚大,人們普遍將之視為針對本體論證明的顛覆性批評。這一共識在20世紀60年代遭到分析哲學家阿爾文·普蘭丁格的挑戰。普蘭丁格指出,康德格言其實與...
獲獎成果:《學術治理的內卷化:內涵表征、生成機理與破解之道》《高等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東北師范大學 朱文輝著教育學青年獎一、篇章結構論文共分為4部分。首先,分析了作為“社會學之眼”的內卷化理論的內涵,為謀篇布局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闡述了學術治理內卷化主要體現在治理的表層化、技術化、外塑化三種傾向。再次,論述了外生變量與內生變量的雙向合謀,這是學術治理內卷化的生成機理。最后,只有打破外生變...
? ? ?? 2025年4月20日,我校舉辦“數智時代新文科研究工作坊”第七場學術報告會,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知識產權學科帶頭人熊琦教授應邀以“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全球趨向與本土選擇”為題作了報告。我校社會科學處、黨委統戰部、政法學院、相關師生140余人聆聽了報告,政法學院院長尹奎杰教授主持了報告會。? ? ?? 報告中,熊琦教授談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已在全球范圍內對著作權制度形成雙重挑戰:一是在輸出端,...
《成為“經典”之前:對<武士道>三個日譯本的考察》發表在《外國文學評論》2024年第1期,系我校孫洛丹教授在中日近現代比較文學研究領域研究成果?! ≡撐南到y分析了新渡戶稻造《武士道》在日本國內“經典化”的歷程,尤其關注最初的三個日譯本(1908年櫻井鷗村譯、1935年近藤晴鄉譯、1938年矢內原忠雄譯)在不同歷史語境下的譯介策略、話語轉向和意識形態運作。20世紀初新渡戶稻造以英文寫就的《武士道》雖為面向西方的文...
3月31日-4月1日,應歷史文化學院世界中古史研究所邀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世界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學會榮譽會長、天津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歐洲文明研究院院長侯建新教授作客敬文名家講壇,作了題為“歐洲封建主義產生”和“歐洲文明創生期再探究”的系列講座。講座開始前,侯建新教授在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所長王云龍教授陪同下,向朱寰先生雕像敬獻鮮花,鞠躬致意,寄寓深切思念。講座分別由世界中...
《辯證法對象的嬗變:從康德、黑格爾到馬克思》,發表在《哲學研究》2024年第1期,系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部陳士聰副教授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的會通研究”(編號23&ZD009)的階段性成果?! ●R克思的辯證法與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與康德和黑格爾的關系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档掳艳q證法的對象定義為超驗領域中的理念,認為人類理性通過辯證法的演繹所獲得的理念不是真理而是幻相??档峦ㄟ^幻相...
《從“進步時代”意大利移民境遇看“美國夢”》一文發表在《歷史研究》2024年第11期,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美國社會思潮更迭與移民史學范式變遷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作者為我校歷史文化學院美國研究所伍斌教授。 近年來,國內學界對“美國夢”的討論呈現井噴式增長,普遍持批評態度?!懊绹鴫簟迸c美國移民史緊密相連,甚或可以說“美國夢”的想象一度是美國吸引外來移民的重要因素,移民最能反映“美國夢”的虛...
3月7日,由校文科青年學者學術聯合會、社會科學處、圖書館聯合主辦的“DeepSeek與科研范式轉型”青年學者論壇在圖書館二樓智慧學習空間舉行,來自我校相關學科的10余位青年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跨學科討論交流?! ⊙杏懼校c會學者研討了DeepSeek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及其對科研范式帶來的影響與挑戰。歷史文化學院徐前進教授認為:在機器智能無限進步的時代,人類的安全地帶在哪里?要...
《古埃及文明中的“法老”概念》一文發表在《歷史研究》2024年第6期,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古代埃及圖譜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被《歷史學文摘》2024年第4期轉載,被《新華文摘》2024年第23期論點摘編。作者為我校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葛會鵬副教授。 古埃及“法老”一詞是從《圣經·舊約》傳播到希臘羅馬,進而走入近現代西方學者的筆端,是學者對古埃及國王稱謂的誤讀和以訛傳訛的結果?!胺ɡ稀睂墓虐<拔淖?..
“人類文明新形態與禮貌話語體系構建”發表在《外語教學與研究》2024年第5期,系我校外國語學院周凌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文明形態視域下的禮貌話語體系構建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Y貌與社會文明有著內在的聯系,某一社會形態的“文明禮貌“詮釋著文明蘊含禮貌、禮貌表征文明之道。當前中國已邁入一個新時代,其重要標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由此,如何構建禮貌話語體系來表征、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