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氣象局首批氣象杰出人才、首批國家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沈學順院士應邀蒞臨我校地理科學學院,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給天氣預報帶來新機遇”的學術報告。學院黨委書記卜兆君、院長白娥、吳正方教授、副院長杜海波等近百名師生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由杜海波主持。

報告內容從當前我國天氣監測情況和預報準確度和天氣預報瓶頸問題,到人工智能涌現在天氣預報中的機遇和挑戰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生動的講解,并系統闡釋了“數值預報”的概念及在科學研究中的發展與應用。沈學順院士指出通過物理編碼深度學習+數據驅動的物理過程,有望突破“云可解析”分辨率模式,可以使天氣預報計算得更加快速準確。

這次報告既是一次學科前沿的學術報告,也是我院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氣象學與氣候學》院士走進課堂的第一講。在報告過程中,師生們積極提問,圍繞報告內容展開熱烈的討論,與沈學順院士共同探討我國天氣預報的發展動態和人工智能在預報中的重要價值。沈學順院士還從切身經歷鼓勵學子們打好學科基礎,更要開闊視野,利用好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白娥院長對沈學順院士能回到母校和師生一起分享取得的成就和學科前沿動態表示感謝!也希望學院師生能從報告中獲得啟發,激發用本學科知識服務國家需求的熱情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探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