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我校外國語學院成功主辦“數智時代翻譯研究專題論壇”“外國文學跨學科學術研討會”。
12月1日上午,外國語學院舉辦“數智時代翻譯研究專題論壇”,我校原副校長楊忠教授受邀出席會議,國內五所大學的專家學者受邀作主旨報告。論壇圍繞人工智能賦能翻譯過程中所產生的新樣態、新問題、新挑戰、新機遇、新趨勢展開,與會專家學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楊平教授、西南大學肖開容教授、大連外國語大學王少爽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趙朝永教授、東北師范大學金勝昔教授先后就“人工智能視域下的翻譯研究芻議、AI背景下的人機協作翻譯與互動認知研究、新技術語境下術語翻譯方法論的反思與重構、生成式AI驅動的譯本讀者接受及需求析解、MTI學生對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翻譯工具的接受和使用:基于UTAUT模型的分析”作學術報告。各主旨發言緊扣主題,展現了人工智能與翻譯領域結合的多元發展,為翻譯研究和翻譯教學提供了新視角和新方法,推動了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深度融合。我校周桂君教授、高國翠教授分別致開幕辭和閉幕辭。楊忠教授在總結發言中指出,翻譯研究者應當積極學習并熟練應用新興工具,不斷提升個人能力,拓寬知識視野,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翻譯環境,從而推動翻譯學科的持續發展和創新。
12月1日下午,外國語學院舉辦“外國文學跨學科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吉林大學和我校的6位專家學者做主旨報告,線上線下50余位師生齊聚一堂聆聽并參與討論。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商應美教授致開幕辭。會議分為主旨發言和前沿問題研討兩個環節,我校外國語學院徐彬教授和馮偉教授分別主持會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田俊武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孫毅教授、吉林大學樸玉教授、我校文學院孫洛丹教授、外國語學院孔偉、黨偉副教授先后就“美國文學與旅行:跨學科研究如何成為可能?”、“敘事隱喻與隱喻意象——約翰?濟慈十四行詩芻探”、“麥凱恩《光明這一面》城市地下空間書寫的倫理闡釋”、“示范‘愛情’:從《不如歸》的英譯談起”、“美國猶太小說中‘東歐’的地理維度嬗變”以及“敘事的修復力:文學與心理學視角下的‘第二次機會’”作學術報告。各位專家學者聚焦外國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和范式,主旨報告既包含新穎理論觀點的闡發,也包含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全新闡釋,涉及文學與政治經濟學、心理學和敘事學等的跨學科交叉研究。與會專家熱烈討論,師生積極提問,會議現場氣氛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