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30日,我校舉辦“群學與東北地域發展”學術論壇,論壇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部、社會科學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主辦,得到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高水平學術交流基金項目資助”。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河海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遼寧省社科院等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此次學術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社會學院院長劉遲教授主持。馬克思主義學部黨委常務副書記任麗濤參加本次會議并代表我校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春光研究員大會主旨發言。王春光研究員通過對北大荒國有農場深度的案例分析,從歷史、制度和社會關系維度為東北農業現代化研究帶來啟示與思考。在大會主題演講階段,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杭州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王小章教授首先發言,他通過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的論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向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解放這一人類歷史普遍方向的回歸的研究論點。上海大學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劉玉照教授以IESM海外田野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在“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新挑戰。江西財經大學綠色生態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社會與人文學院尹忠海教授聚焦當下國產游戲產業涉及的經濟、文化議題,重點探討了新質生產力在創意性知識生產中的作用。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主任董運生教授關注智能化時代的社會發展規律,講述了數字社會的新社會實驗及其形成的社會效應。本次學術論壇下設三大分論壇,十八位學者作了學術報告。
“群學”是社會學的舊譯名,由我國翻譯家嚴復先生最早翻譯。“群學”一詞既包含了西方傳來的社會學中科學、理性的含義元素,又包含著中國老一輩學人探索中國經驗、解決中國問題的“初心”。參加本次論壇的社會學學者一致認為,群學研究可以在廣闊的理論視野中同當代社會學開展豐富的對話交流,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