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的需要始終是東師的第一選擇。70年前,在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令下,東師兒女踴躍參軍參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譜寫了一曲雄壯激昂的愛國戰歌。
今天,讓我們掀開塵封的歷史記憶,回望東師兒女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抗美援朝的光榮歷程,感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深刻意蘊,凝心聚力,求實創造,不斷推進世界一流師范大學建設進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貢獻東師力量。
二、參軍參戰篇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在學校的精心組織下,東師兒女時刻聽從祖國召喚,1100多名師生報名參軍,其中20名學生被批準參加空軍,中文系朝鮮族學生張顯相和學校干部王生華、白皋、王明榮、李有才、徐冰娟、有太文、穆樹春等獲批參軍參戰。王生華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這些最可愛的人,是東師的光榮與驕傲。
1.烈士王生華

王生華生前照(白皋提供)
王生華(1927—1950),陜西米脂縣人,1939年參加革命,在延安魯藝為教員們做后勤服務。1945年11月-1946年5月隨延安大學遷校隊伍開赴東北,途中暫留張家口華北聯合大學任勤務員。1946年8月隨遷校隊伍到我校工作。1950年10月參軍赴朝,在志愿軍后勤部三分部九大站工作。他和戰友們白天防空襲,晚間為前線運送軍用物資等。11月的一天,美軍飛機向他們駐扎的地區瘋狂掃射,并投放汽油彈和燃燒彈,引發山洞起火。為避免暴露目標,王生華和30余名戰友放棄了本可以逃生的機會,一直堅守在山洞里。敵人的炮火就這樣奪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根據白皋口述整理)
2.白 皋

白皋從朝鮮歸來結婚照 白皋近照
白皋(1930— ),我校離休干部。山西平魯人。1937年在平魯縣兒童團參加地方革命工作。1938年在八路軍120師先后擔任劇社團員和勤務員。1939年至1945年曾任延安魯藝勤務員和通信員。1945年11月-1946年5月隨延安大學遷校隊伍開赴東北,途中暫留張家口華北聯合大學任通信員。1946年8月隨遷校隊伍到我校工作。194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10月至1953年底參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他先后在志愿軍后勤部三分部九大站27分站及汽車團任統計員、政治干事、政治指導員等。曾榮獲朝鮮軍政府軍功章和我國頒發的抗美援朝紀念章。

1953年在《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后,白皋(左三)與戰友們在朝鮮合影

1953年白皋榮獲的朝鮮政府授予的軍功章

白皋獲得的抗美援朝紀念章

白皋赴朝時收到的同學來信

白皋在朝日記摘錄
3.王明榮

佩戴抗美援朝紀念章的王明榮
王明榮(1931—2008),遼寧省新金縣人。1945年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調入我校任通訊員。1950年10月志愿參軍,1951年6月至1952年12月,在汽車六團赴朝參加抗美援朝,在朝鮮戰爭中光榮負傷,腿部傷殘被定為三等甲級殘疾,榮獲個人三等功。
4.援朝伉儷——李有才、徐冰娟

赴朝前白皋與李有才(左一)、徐冰娟(左四)和周玉梅(左二)合影留念(白皋提供)
李有才,1928年生,陜西省君縣人。1935年11月參加革命,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隨延安大學遷校隊伍開赴東北,途中暫留張家口華北聯合大學從事信件收發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8月隨遷校隊伍到我校工作。1950年10月參軍,先后在沈陽、丹東從事援朝后勤保障工作。
徐冰娟,1929年生,河北玉田人。1948年2月在我校學習,同年10月留校工作。1950年10月參軍,先后在沈陽、丹東從事援朝后勤保障工作。
5.有太文

1950年有太文參軍留念(白皋提供)
有太文,1924年生,又名有泰汶,山東省泰安縣人。1940年5月參加革命,1946年6月調入我校從事總務后勤工作,194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10月,放棄去中國人民大學和東北人民大學在職學習等機會,參加東北空軍,投身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3月赴朝鮮從事機場后勤工作等。
(未完待續)